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天博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天博集团应增强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普惠性认知

发布时间: 2023-10-19 次浏览

  天博集团应增强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普惠性认知农村金融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均指向对普惠性认知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推动方到供给方再到配套服务方,其在认知上的一致性是基础。同时要认识到,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甚至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农村金融改革要秉承普惠金融理念,但如何在推进改革中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并增强金融的普惠性,这是一个难点。

  从支付角度看,在人民银行长期不懈推动下,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助农取款到移动支付,支付利民天博集团公司、支付便民的理念正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同时我们要看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更具挑战,这也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考量指标。

  近些年来,涉农金融机构都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伴随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增量明显。但从结构上看,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普惠性认知有待加强,做农村普惠金融的动力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的真正下沉尚需努力。

  记者在采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中经常看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谈得最多的是创新了什么产品,支持了什么产业,做了多少增量等,但倘若从数据的结构去挖掘就会发现,发放的对象主要还是较大的经营主体,抑或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征决定了,即使是较大的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难度仍然不小。这又是为什么?

  做普惠金融,金融机构要有对需求方的了解和尽力去满足需求的意愿。一般下沉到乡镇一级设网点的主要是当地农信机构,而一个乡镇所辐射的行政村少则一二十个,按照每个行政村平均300户左右计算,也在3000户以上。一个乡镇支行的客户经理设置不会超过10名(一般3-5名),即使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管理,要想真正及时了解农户的需求并及时满足,难度仍然很大。农信机构、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往往都会在村级设置联络员,联络员的身份大多数是村干部,其优势在于人熟地熟,但不足在于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在村级金融服务上。况且,这些兼职联络员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非常有限。

  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上述商业银行从客户经理到村级联络员的体系就是试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区县,一家农信机构都会有至少一二百个联络员,但从实际操作过程看,这种兼职村级联络员很难有深度、有广度地帮助银行获得有效金融服务需求。以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为例天博集团公司,部分地区涉农金融机构以信用村镇建设为抓手,做信用评级,推动整村授信,但到了真正的放贷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会显现出来。在缺乏抵质押物的农村,获得的难度仍然较大。

  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方面是需求方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及服务了解甚少,而且,农户是惧怕向银行申请的。一方面,农村是熟人社会,一些小额借贷往往都发生在村民之间,如果是生产性资金需求,额度不大的采取向农资供应方赊账的方式较多,向银行申请程序繁琐且申请周期长,农户自身需要资金一般都比较急迫,往往也等不了;另一方面,农户的金融素养有待提高,金融知识的匮乏以及金融交易体验的欠缺,也导致农户惧贷。

  近些年,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热议内容。有观点认为,农村金融的痛点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突破。从理论上来看,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主体的融合存在必要性但目前并不充分。因为单一的金融交易场景很难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可行性但需要一定过程。尤其在农村,需求主体数字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数字乡村、数字农业的目标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当下农村常住居要还是“386199”留守部队成员,填补这类人群的数字鸿沟并非易事,其面临的数字排斥、金融排斥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数字技术运用于农村金融,需要供需双方的数字技术掌握及运用能力的匹配。也就是说,金融无论如何数字化,需求主体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准,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农村金融服务不仅是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其中还有更多深层的问题值得关注。例如融资难虽然得到缓解,但需求主体往往很难获得足额的信贷额度;再如,由于银行属于风险厌恶型主体,担保、保险的介入,使得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农村的融资渠道单一也是需要突破的障碍。

  诸多问题均指向来自对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普惠性认知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捷径。从推动方(各级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到供给方(金融机构),再到配套服务方(产权交易平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其在认知上的一致性是基础。同时要认识到,做好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战役的决胜,甚至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价值。

  基于此,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应赋予金融供给主体更大的动力。同时,供给主体需借助数字化转型,在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线下优势的同时,增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并且以“填补空白天博集团公司、补齐短板”的意识去扎实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有效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友情链接
天博·(中国)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天博集团公司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博集团公司
Copyright © 2012-2023 天博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003542号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