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天博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天博集团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

发布时间: 2023-11-24 次浏览

  天博集团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主持人:到目前为止,金龙奖半数的奖项已经是颁发完毕了,在我们进入到下半程的颁奖之前,我们在这个时刻为大家准备了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对话的主题是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那接下来我们要请出几位嘉宾共同来做一个现场的碰撞,观点的交锋。

  请出的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主任李焰女士、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先生、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黄纪法先生、民生易贷CEO陶静远先生、数联铭品董事长曾途先生以及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钟红波先生,这场圆桌对话的主持人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先生,有请!

  主持人黄震:这几年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迅猛崛起,成为全球金融最大的一个亮点,据说因此中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同时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引领着世界金融创新,那么今天我们的主题要探讨金融科技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代表金融科技水平的一个名词,虽然说可能有些人不太用它,但是还应该坚信它还有未来,因为互联网正在进入一个下半场,这个下半场会带来更多的新的应用,所以我们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同时继续在动态演化,不断创新,对于传统金融以及创新金融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请我们专家们来探讨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我们第一个问题是想看看金融科技对于中国金融创新和监管究竟有什么意义?第二个金融科技是否能够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三金融科技在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中间能发挥什么作用?第四个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生态中间做了哪些创新探索?第五个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如何赋能我们的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产业这五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先请台上的几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和做的一些创新探索,以及主要的观点,然后我们再来共同探讨这五个问题,先有请刘鑫先生,大家欢迎!

  刘鑫:谢谢金融时报,谢谢主持人给这个机会汇报一下我们银行在这方面的想法和探索,我来自包商银行,在行里我们叫数字银行,其实做的方向是比较一致的,就是服务于数字工作,我们整体策略也是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和深度场景化,对于今天这几个主题,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对我们这种金融企业来说,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说,当然也有人有这种观点科技会拉动业务发展,或者是驱动业务发展,我个人觉得科技更多的是基础设施,更多的是工具和手段,我们用什么样的金融科技,或者叫科技金融取决于我们的市场和客户的定位,取决于我们业务流程的选择,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谢谢。

  主持人黄震:谢谢刘总,包商银行在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是勇敢的走在了前列,记得我参加过他们好多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刘总他强调是否应用科技主要还要取决于银行的定位以及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等等这些方式,所以待会儿我们详细听听他如何应用金融来满足挖掘客户需求和实现银行的定位。那下面我们有请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黄纪法先生。

  黄纪法:感谢主办方,感谢主持人,跟黄教授第二次合作了,去年也合作过一次也是一个圆桌论坛,那次谈的是金融科技怎么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我们这个银行也是一个小型的城商行,现在资产规模1800亿,存款刚刚过1000亿,750亿左右这么一个水平,我们现在总部在杭州,还是以小微为主的,现在在浙江以外,上海南京和福州有分行,省内基本上布局已经算满了,我们的主要业务以小微客户为主导的银行,我们在2016年电子营业部职能做了转变,名称也做了改变,改名为互联网金融部,原来电子营业部主要是提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这些基础设施,去年我们把它变成了互联网金融部也跟一些公司合作,直接经营小微的一些业务,也做一些网上的直销银行存款业务的探索,这块做的相对小,做的比较多,现在不到一半,190多亿余额,发放额倒是比较大,因为有些期限很短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跟全国十多家业务平台合作,中间也接触很多互联网机构,谈过业务合作最起码几十家了,业务合作十家左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是感觉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学习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这种客户体验,对产品追求极致这方面的一些理念,对我们银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下一步我们也要在这些基础上怎么样合规的把这种模式做好,同时我们也要推出一些自己纯线上大数据风控系统和纯线上的信贷产品,等一下有时间再详细说。

  主持人黄震:谢谢黄行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用数据进行风控营销获客等等现在都做了非常多探索,那么我们银行体系之外,刚才我们听到了两位银行家做的分享,我们有一位从银行出来的我们民生系的搞了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叫民生易贷,民生易贷的CEO陶静远先生刚刚赶到,分享一下从银行系分化出来,究竟在这些年做了哪些创新的探索,特别是基于数据开发挖掘,如何赋能我们的金融机构和我们的客户,请陶总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陶静远:谢谢黄教授,谢谢各位嘉宾,我介绍一下民生易贷吧,刚才黄教授也是做了一个介绍,民生易贷是民生电商做金融的载体,民生电商是民生银行共同股东发起成立的探索银行业做电商,银行业做互联网这样一个先驱的电商集团。

  民生易贷是整个电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载体,因为我自己包括我们很多团队也都是从银行出来的,所以我整个的思维应该是传统的金融,或者传统的银行+互联网的思维,所以首先第一个是尊重金融的基本规律与风险,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上,所以我们一直秉承的是银行体系内风险的理念和我们对风险的敬畏,那么跟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做电商不太一样的这一点。趋同的地方,我们是以科技作为驱动,我们是从银行出来的,知道一些银行做普惠金融,特别是做长尾客户有这样的一些痛点,可能银行传统的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覆盖的这样一个普惠客户,大概也就是投顾的在10%-20%之间,可能这个也许会更少。

  所以其实有很多来讲好的一些长尾客户,有需求的客户他们是传统金融客户覆盖培养的,传统金融手段是以人作为审批的手段,他机构的规模和作业的方式决定了客户的覆盖度是需要一些像互联网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数据手段来去覆盖服务到的一些客户。那么出来之后就运用到我们所有的大数据,但是是基于银行风控的理念去搭建的数据模型和风控模型去服务这样的客户,而且真正是做到了普+惠,普我们达到与生活强相关的衣食住行学衣购普遍的服务对象,惠真正做到产品的几个是远远低于我们市场上看到的这样一个互联网金融提供给这些客户的价格,银行可能高大概20%,30%左右的服务价格,在10以内这样的年化价格,去真正惠及到了客户,而我们更希望与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去吧我们的科技优势和银行的这种资金优势发挥到极致,谢谢黄震教授。

  主持人黄震:谢谢陶总,民生电商是最懂金融的电商平台,他们作为电商又非常了解数据科技的价值,刚好陶总做了很好的承上启下,后面两位我们的大数据企业服务金融的典型代表,我们数联铭品这些年来在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做了很多探索,有北京市的打击违法集资的辅助性工作,有商业银行的精准营销风控信用评价等等这些案例,我们曾途先生作为数联铭品的CEO对于这些探索是亲自经历,他也是他们公司的首席产品官,所以他对这些有很多的心得感受,先简单介绍一下,有请曾途曾总。

  曾途: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服务于数联铭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利用非政府公开的市场数据来做非盈的分析信息,服务于很多部委和很多金融机构。2015年起我们开始利用大数据,服务中小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徽商银行还有其他银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大数据无担保无抵押的在线化解决方案。

  我们加入了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找出一些深度影响风险的变量,通过企业的行为看到企业的风险,从而有效的识别出风险对企业的,从获客准入贷前贷中贷后评分评级利率期限进行一个无缝线上化治理的解决方案。

  对于我来说今天主题非常好,首先第一个金融科技跟金融行业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带来了一个深刻的改变,等一下我会讲分为几个层次,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给我们的是金融未来有了一个科技的手段插上了翅膀,让我们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广,让我们的效率和安全都得以全面的提升,谢谢。

  主持人黄震:谢谢曾总。我一直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得益于第三方支付他率先的从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间形成一支新生力量,因为第三方支付不只是转移资金的过程他还形成了数据的沉淀,所以很多的数据就是基于第三方支付而积累才能够更加精准进行分析和进行风控的挖掘等等。我们上海汇付数据钟总在这方面肯定比我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有请钟红女士为我们分享一下如何进行数据的新形式的采集,或者说应用等等。

  钟红波:谢谢黄教授,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上海汇付数据,隶属于汇付天下集团,也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我们成立于2006年至今应该有11个年头了,我们这家公司和微信、支付宝是有很大不同的定位,我们定位于做整个行业的解决方案,那么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能最早应该讲在2006年的时候兴起了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站行业的兴起,我们也为这些平台来定制整个账户的服务系统,包括支付,包括整个账户体系的运作,可能就是说我们是定位服务新金融行业的水电煤,当然在这几年发展的过程当中,的确作为第三方支付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一些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尤其是这几年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把金融科技创新的手段和我们的数据,数据加上科技进行创新,我们有一些很好的风控功能的输出,也为新金融的发展提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主持人黄震:谢谢钟总,数据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充分的这种体验,所以他的数据价值比那些不是在线价值获取的数据价值更大,这样才能够发挥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数据不金融,无数据不风控这些特点出来。感谢各位嘉宾,这一轮简单介绍了企业和他们主要的工作业务等等,下面我们来聚焦一下我们这个主题所说的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发展,随着这一轮RCT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普惠普及发展,让我们的金融可以搭载在这样一个普及的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上面实现金融的普惠,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这种移动终端来搭载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有着极其巨大的意义。

  我们过去看到的主要是科技创新驱动我们业务的发展,那么刚才包商银行的刘总说,他们认为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我们知道包商银行这些年来他的客户定位就是中小企业,这一块他们服务很有特色做了大量的探索,他们不仅是说自己应用这些科学技术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流程,优化自己的业务,提高自己的效率,降低自己的成本,他还要更好的服务他们的客户,优化他们的能力,我们称之为赋能,那么我想请刘总继续分享一下,你们如何基于这种客户定位和实际的业务来更好的应用金融科技。

  刘鑫:基于我前面刚才的观点,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的东西或者新的技术,其实对我们来说更多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另外一个就是工具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不用说了,为什么大家现在做手机银行,在手机上做了,因为移动化已经是主流了,手机已经变成基础设施了,微信已经变成基础设施,那我要做新的银行业务肯定要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来做,我们做这些在2014年底启动的时候讨论过这些问题,我们做新的IT系统是要用集中式还是分布式,我也请教了很多专家,说哪些银行用的是分布式的?好像没有,所以我们用的是集中式的,如果我们按现在这种依靠人和网点做业务,集中式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是想服务客户在线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是想满足客户所谓的小额高频碎片化的生活服务,我可能集中式的是撑不住的,我必须用分布式才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的定位,我们的客户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技术路线。

  还有我们讲网点转型,原来叫核算交易型现在转到销售服务型,我们对前台的考核办一笔业务原来是3分钟能不能变成2分钟,如果我们网点的柜台变成销售之后你还是不是想越快越好,你想的可能是越慢越好,所谓的快和慢取决于我们的需求,所有的先进和不先进也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认识,我还是前面那个观点,可能对于我来说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所谓的最先进,只有最适合我们战略和市场定位的技术,或者叫做金融科技。

  主持人黄震:根据客户的偏好和特征去使用他们这些可能匹配的技术提供服务,我非常赞同。比如说在某些地方现在还有一些人没有上网,你非得用移动支付就是为难这些人,确实遇到了这些问题,讲究一个匹配度。我们又一位嘉宾到了,她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李焰教授,掌声有请。那么我们这个讨论的话题跟她从业的机构密切相关,所以想请李焰教授为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究竟是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还是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以你的观察这个意义何在,请李教授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李焰:您提的这个问题,到底是有助还是有碍,这个事情要这么看,你说普惠金融,什么是普惠金融?对这个东西有不同的理解,按照世界银行还有国际组织这样的评价,咱们先不说数字就说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这个东西他是让他服务于的群体,这个群体是被传统金融所忽略的一个群体,传统金融下有一个暗角,或者是灯下黑的地方没有被照顾到的地方,有这么一些人这么一些群体传统金融不待见他们,至于为什么咱们先不说,从目前来看按照我们的分析,这个群体有这么几类,一类就是说比较低端的,就是低收入群体,缺乏一定的这样一种能力,比如说农村,农民,农村的妇女,低收入的这样一些人群这是一块了,他们的金融服务相对差一点。

  另外还有一些微型企业,还有中小企业,我们管他叫中小微,这个中小微企业传统金融考虑到成本问题,风险比较高,而他们收取的利率他们的收益无法覆盖这样一些风险,那么收益率相对于对大中型客户比较低所以他们不屑于做这一块,因此这一部分服务相对比较弱,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群体可能是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到的,既然有这样一个群体,而且他们有这样的需求,就该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怎么办呢?普惠金融就上来了是这个意思,当然做普惠金融有几类群体,有一类慈善机构,我就是不为了挣钱我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还有一类是商业机构,但是商业机构进来有一定的困难,什么困难?成本,服务这个群体一笔几千块钱,但是他付出的劳动,付出的调研,信息收集,然后就是说资信方面的调研,一点不弱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这样一种,那么同样的付出,可是你的利息收入比较低,也就是成本比较高,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做微型金融的这样一些机构怎么能够克服这样一个障碍,然后既能够服务于这个群体,同时又能够做到财务可持续这就是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说数字金融他能够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帮助解决这样一个瓶颈问题天博集团,就是降低经营成本,然后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比如说蚂蚁金服他们提供的数据,他们说我们每一笔放贷的成本能够比传统机构,同样是小微的,传统的微型机构借贷和我们来做这个借贷成本上降低了大概不只10倍,原来一笔一万块钱或者两万块钱他们需要三十块钱四十块钱,我们就是三毛钱四毛钱甚至几分钱,他是全新的一种方式,我们完全是大数据,云上的操作,那么这些都说明数字金融他通过技术的帮助,能够在关键的点上来帮助突破瓶颈,当然你刚才也谈到,有些人不触电,老年人没有文化的人他不用这个手机,他不上网,他怎么能够受惠于这样一种有技术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肯定会有缩小的趋势,谢谢。

  主持人黄震:数字金融将会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还让过去的长尾用户,这些草根基层的人也能够接触到数字移动技术,实际上表达了数字科技将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当然还存在一些未上网的人群,数字普惠金融业普惠不到他们,这个问题还要靠数字技术进一步渗透,让他们成为上网人群之后才能够搭载到这个平台上去享受的金融服务,再次感谢李焰老师。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五个问题,帮我们回答了一个金融科技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那么金融科技对于监管我们大家知道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的金融监管提出了很严很强的指标和要求,我们如何利用这些金融科技发展出所谓监管科技,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在做很多探讨,那么数字金融里面包括大数据如何支持辅助监管,人工智能如何支持辅助监管等等,那么我想请曾总您先分享一下,在中国也做了很多具体实践,你谈谈你们是不是真的有助于监管科技的优化。

  曾途:谢谢黄教授,监管科技是前几年英国FCA提出来监管机构提出来,金融科技往下发展监管科技是一个新的领域,这一个领域也就是要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对于监管合规的要求做对于有现场监督和无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实践,其实金融科技在中国兴起以前叫互联网金融,现在叫金融科技,十九大报告里面也提出,中国面临的诸多风险,其中金融风险是我们最核心的攻坚战,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工作呢?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易租宝一系列案件的爆发,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形式面对这种业态的发生变化,需要有新的手段避免传统监管的效率不足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手段。

  恰好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又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一起合作,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企业进行全新画像,有效识别分析和挖掘涉金融企业的行为特征对于涉进企业的有效监管。金融科技怎么取得一个成绩?第一个我们在数据治理方面我们找到了服务于金融监管的诸多数据源,把这些数据源清理成服务监管的变量,小贷公司,担保机构,私募基金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基于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变量,用大数据方法计算这些变量会对这些监管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建立一套又一套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识别出比如说互联网金融机构,我们可以提前用一个叫FIR金融风险分去预计一个金融企业他对未来一年的违约概率和他即将非法集资的可能性,我们通过这种提前的预测和识别找出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说有一些公司想洗钱,把企业的资金,社会上募集的资金转成个人资金,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框架下,他在资产端要部署设立一些我们叫码头点公司,所谓码头点公司就是像贸易公司、餐饮公司好开票的,好走现金的公司,我们把这些结构不同的归纳收集,我们看到你在资产端不同的组合映射出不同的风险,我们发现一些违规的涉金融公司,注册名字叫信息公司,但是他招聘大量的低学历的营销人员,并且低学历营销人员给出极高的工资,这种情况下反经济的异常行为我们预测你是不是有异常点的存在。

  所以大数据就是把碎片化信息归纳总结,提炼出一些新的模式,映射到不同的监管产品当中去,我们以北京市为例针对要素市场,针对私募基金,针对上市公司,针对典当一系列产品,对他进行等级上按产品的评分和评级,对于他现有运行的金融产品价格资产进行评价,同时对他的欺诈行为是不是有客观评价。

  2016年到2017年我们也取得很好成绩,我们也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在很多工作相互做支撑,我们成为一个了解金融监管需求的单位,我们把技术和因果一结合,我们的实践远强于他的标准,今年10月28号蔡全(音)到我们公司做指导的时候说,他说这样子做北京市未来作为十九大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成果,更多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还有人工智能的方法要服务实体经济,要向整个金融监管全面的转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就是我想讲的金融科技对监管的影响。

  主持人黄震:面对普惠金融要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按照我们刘行长说的要有新的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监管又有难题了,怎么监管这些普惠金融多层次各类型的服务机构,需要新的监管办法,曾途总他们提出的办法就是用大数据进行穿透式监管,大数据有助于穿透式监管他就实现了。第二个可能我们要实施行为监管,过去我们觉得这些行为监管非常难,但是在线帮我们进行行为识别非常容易,因此大数据能够有助于实现行为监管,这些对于反欺诈,对于风控是有极大的帮助,也对于监管可以发挥行为监管的作用,所以这个大数据在未来金融中国创新,不仅是市场产品服务的创新,也有风控安全和监管的创新,都可以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的作用,下面我们请汇付的钟总继续做一个分享。

  钟红波:其实我们觉得金融科技的创新,对于监管是提出了很大的一个挑战,第一个可能金融科技的日益创新其实对于监管来讲,他相应配备的专业能力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那么第二块我们认为就是金融科技的创新也是会给监管带来很大的风险的监测和管控的难度,可能会出现一些脱离了中央的结算机制,导致各个机构之间的风险窗口变大。第三可能会导致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其实金融科技的创新对于监管来讲是提出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应该讲在这几年我们就提出了监管的科技,监管的科技应该讲是有助于监管我们认为是方式的转变和监管思维的转变,我们讲到监管科技可能他是连接于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我们叫做合规化的评估机制,或者说是监管的一个协议,那么他的一个运用就是一些大数据也好,或者是人工智能也好,或者是机器学习,云计算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些金融科技的手段,能够帮助监管进行一些我们认为是便捷性的,实时性数据的收集、共享和整理,能够帮助监管科技能够实时的了解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些态势,能够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那么在我们汇付数据,因为我们也是从事支付结算这样的交易,其实我们每天有几十万笔的交易支付,也积累了大量的一些交易数据,我们也利用我们金融科技的手段,我们建立的数据库,大数据和一个模型,因为我们认为大数据可能就是数据加上技术,后面其实是一个算法和模型,我们在监管这方面的领域我们的应用,我们可能针对每一笔支付的交易会和整个后台的数据库模型去进行匹配,我们会发现它的交易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这个交易异常可能跟传统我们理解的异常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现在可能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其实这些异常或者说是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能你登录的时间也好,白天交易还是晚上交易,交易的金额,可能和我们整个大数据风控模型都会做一些匹配,如果发现一些异常可能我不是马上能够判断你是一个坏人,但是我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监管的一些手段进行二次身份的验证,二次的核实来证明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这套技术实际上也可以输出或者是服务于我们合作的一些商户,能够让他们很有效的来规避可能在这个交易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损失,所以我们说大数据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我认为目前的金融创新来讲,其实起到一个非常促进的作用。

  主持人黄震:金融科技对于监管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在驱动监管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普惠金融的发展。那么刚才我听到陶总讲他们通过电商平台,服务于草根用户新型的这些小额金融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了普惠金融新的发展模式,我估计这一点来说也是我们P2P平台,或者其他的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为自己旗帜的一个理由吧,请以民生易贷为例到底在哪些方面发挥金融的普惠性。

  陶静远:谢谢黄教授,刚才说到普惠金融服务的场景性,其实我还想谈到一点,不光是人群当中的场景性覆盖不了,有些传统机构覆盖的人群,但是在场景上的需求是覆盖不了。普惠两点,第一个我们说是要与场景强相关的环境,那在这个环境向下有一些即使是传统金融覆盖到的客户,但是他的一些金融需求没办法及时或者在这个场景当中得到相应的服务,这一点也是我们出来做普惠金融,做互联网金融需要服务到的这样一个场景,需要服务到的人群一些需求,这是第一个。

  所以我们首先围绕着与生活强相关的衣食住行学衣购这些场景打造最便捷,能够服务到大家所必须的生活场景服务,曾总提到的需要我们这种大数据机构的支持,因为我们要遵循金融最基本的逻辑和理念,才能控制住风险,其实整个异常的东西,就是超出这样一个理念的东西,可能对监管来讲超出这样一个逻辑超出这样一个场景的东西,也许就会出现非常规的运作,那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客户出现非常规的操作,非常规的动机,那么从大数据出来以后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我们的风险点,这就是我们需要判断的风险,而我们采用这种科技驱动的,数据驱动这样一个手段,其实服务到的是更加便捷服务到了这些客户的衣食住行学衣购所有与生活相关,或者是消费相关的场景当中更好的服务这些客户,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我们服务的是与场景强相关的金融需求。

  第二个我想说的就是服务到一些传统金融没有覆盖到的客户,但是这些客户,可能有的观念有些冲突,有些觉得我就是应该服务到,但是我的观点反而是其实有一些人群我们不能做过度的金融服务,我们过度加杠杆就造成他自己生活上对于自己金融,对于自己现金流管控上的一个崩塌,我们怎么判断他是否有能力管控好自己的金融资产,所以我们还是建立了第二个,我们还是有准入白名单这样一个客户,就是如果这个客户他能管控好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能够管控现金流,服务到这些人群既是普惠金融服务,另外又是充分降低了我们这样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所以第二点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人群筛选出来,我们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人群的画像,这些是运用了我们从传统金融机构出来的经验,结合我们大数据的一些模型,现在不好说是智能学习模型好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搭建出来的对人物的风险画像,其实两个结果相差不多,对于白名单,在白一到白二的不良率来讲,已经是服务到这样一个人群比较合理的风险承受度天博集团。我们做的第二个事情基于客户画像的定位,只有这两点同时做到了我们才能真正把普和惠做好,普就是我们服务到的人群和我们服务到的人群所需要的生活需求状态下的金融服务,惠才能做到在合理的价格上下,然后让这些客户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不至于把自己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给做崩塌,我们也是一直致力于用互联网手段解决我们在银行当中碰到的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痛点事情,这是我们创业的人一个理想吧。

  主持人黄震:对于普惠金融我们可能要做更深入的思考,不仅是那些重点人群,还要普及更多的消费场景,有很多场景下我们不能得到金融服务,但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可以感知和提供服务,这种普及程度更快捷更低成本,这是他对普的第二个解读。第二个就是他对于惠,基于数字画像对于客户与金融服务的匹配度提供适合他,并且能够满足他的这种服务,而不至于带来更高的成本和搭建这种服务天博集团,这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实现的,非常有启发,谢谢。

  我五年前倡导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我说P2P平台应该成为中国普惠金融的一条鲶鱼,中国普惠金融要发展要有激活这一池子水,激活的平台,其他的金融机构也要来做创新,用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普及和价格能够承担的金融服务,我想请教稠州商业银行的黄行长,在当前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商业银行究竟还可以做哪些,还能走多远吧,记得当年2015年7月18日我们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把银行做互联网金融纳入进来了成为它的主力军,在发布之前有央行领导问我我们要不要放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现在来看不仅是要放,我想黄行长有他更多的思考,请。

  黄纪法:我觉得是科技金融肯定是正向的,现在像我们这样的银行在大城市中心区我们是难以生存,我们现在都在往城郊,或者到村镇这些地方去,但是你如果是按照传统的银行到某个镇里开一个网点这个成本非常重,我们现在新设的点基本上都是到城郊和城镇去,这样我们用一些技术的手段,就是每一个客户经理配一个平板的ipad,真正客户主动上门的并不多,所以我们新的获客主要靠我们的客户经理出去跑,我跑到你这来,你根本不用到我银行里面我全部帮你搞定,只有最后面签合同的需要到我们网点来一趟,但是客户一般做的让他来一趟他还是愿意的,其他的全是我们来跑,没有这个科技的手段,没有远程服务的这些基础设施,没有这个4G移动互联网的推广,没有这些基础设施根本没办法做到,所以刚才讲的早上刘行讲普惠金融我觉得特别好,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要得到这些银行开卡是没问题的,包括,我们现在一些小地区,一些农村地区给农民三万四万这样子贷,原来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规模性,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说也是这样批量的,一个村我一下子可能做50户,100户,虽然我可能说每一户不高,像亲情担保的,我们发现这次我们的业务得出结论,农村居民或者是城市居民他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刚刚成年,比如说在上大学他担保人其实信用度还是非常好的,因为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前途都是非常看重的,所以这个的品种我们叫亲情担保其实风险还蛮低的,这些由于技术手段的实现,我们现在都是客户经理开车,开车半小时,就是我开车出去半小时,应用网点能够服务周边半天应该是半小时三四十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都可以提供服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比如说像一些大数据分析,我们现在做一个事情,因为我们线下现在自己已经积累了整个个人客户数有170万,大部分客户只有少量的一些存款业务,我们的大概5万多,大多数是没有信贷关系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在做一个白名单制我们在和一家公司合作,因为我们这些客户都是在银行开了卡,都是真实身份的,都是线下四要素验证过的,但是我们原来就不具备,如果没有大数据我们可以提供多少额度,我们就把客户和一家公司合作,可能30多万客户我选5万多人先做一个额度给他,通过短信或者微信给他,你已经在我们行取得了额度,这就是大数据在我们这样非常传统小的银行当中一些运用。

  我们还有在一些信息贷,就是传统的线下过程中,如果按照原来的要求,说你什么样客户一个月一定要去一趟,或者三个月贷后检查,那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客户经理,你服务一百个小微客户就非常艰难了,我们现在是让一个客户经理能够服务三百到五百个客户,那么你如果要做这些事情,动作上,传统的规定你可能要做一些改进,我们现在也是用一些贷后大数据跟踪的模式,如果客户很正常你就不用去管,如果客户有问题,我们总行的贷后管,监测中心会通知你,这个客户有什么问题,你必须要去看一下,告诉你是什么问题你再反馈回来告诉我,这也是一种技术的手段,在提高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实际运营,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我们现在,2016年到现在我们做的平台助贷模式,也是为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客户空间,线下做了三十年才发展到了五万客户,但是线多万客户,这个量级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感觉在新的时代,科技进步这么快的情况下,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如果不尽快积极主动的去拥抱这些技术变革,你一定会被这个时代很快的淘汰掉。

  主持人黄震:谢谢黄行长,刚才黄行长分享的数据对大家还是挺有启发的,他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以助贷模式发展了60多万用户,而客户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以前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以前主要是资金规模,那今天基于科技金融,或者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他们的评估价值的这些因子来看,用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乃至央行曾经有位领导跟我说,中国评估是否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可能要把用户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大他的权重,这一点来说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现象。

  另外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等等形成的跟金融机构的合作生态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做法,那么这些做法中间,我们把它称之为赋能,他们可能为我们金融机构提升了能力,那么对于普惠金融实现就加大了机会,我上个月还是上上个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国际会议,他们就以能力提升作为主题,所以我想请看看您分享一下,就是这些新型的金融科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等,对于普惠金融赋能做了哪些方面有价值的探索。

  李焰:谢谢,我作为学者只是观察,我们去年开了普惠金融的会议,我们谈的能力范围很广几个方面,一个是说使用者,被惠及的群体他的能力,他的能力给他一定的赋能,使他提升财务管理能力,金融能力。

  再一个就是提供者,提供者的能力,那么提供者的能力无非是金融机构怎么能够提升他们这样一种为群体,为需要服务的群体更好的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另外还有对政府的赋能,他怎么能够有更好的能力进行这样一种扶植,政府怎么在这里发挥作用,从三个角度来谈能力建设。

  那么其中刚才黄震先生您提到的金融机构,我们数字技术怎么能够给传统的做普惠金融的机构提升他们的能力,刚才黄行长他提的很好,据我所知做传统普惠金融传统小微金融有一个机构叫中和农信,他们其实也是在用传统的方法为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来提供这样一种服务的时候,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成本很高,他们放一笔,据我们了解,放一笔平均期限是12个月,一笔最高额度是3万,要跑客户的家里头要跑12次,至少12次,因为他们是分期的,一次放款分期收款,每次收款都要到人家家里去收款,结果使得他们这样一个组织还是能够保本,ROE非常低是3点几,但是他们现在开始加了数字技术,他们现在据说也是和一些数字金融的机构合作,据说和蚂蚁金服在合作,那么这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与全新画像这样一种征信服务,还有一种叫做支付,就是这样一种放贷和收贷的支付结算,尽可能用这样的数字手段,原来完全是现金,放款的时候拿着现金送到人家手上,借款人一张一张数票子,还款的时候每个月都是现金还款,现在就是无纸化方便多了,这些方面的确是赋能了,赋能降低了他的员工成本,员工服务的频率,可以节约出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去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举这个例子的确赋能的空间太大了,无论是对监管机构的赋能,无论是金融机构的赋能都是有特别大的空间,所以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谢谢。

  主持人黄震:感谢李教授,普惠金融已经形成一个大的生态,这一个生态既有用户,有我们的服务提供商,政府还有我们的技术开发,还有我们的电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一些服务的机构,那么这种新生态下面大家可以看出一个新的特点是什么呢?金融基础设施变了,我们的支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扫码支付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不是拿着纸币收来收去,人跑来跑去,既有风险还要很大的成本,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看到的。ICT技术融合已经渗透到整个金融基础设施,可以大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

  第二个普惠金融的生态不再只是简单的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服务者双边关系,而是一个更多的第三方融入形成的重大服务生态,并且我们希望在这个技术上融进我们的科技服务到监管政府这些方面去,所以赋能不仅仅是让我们金融机构获得应用科技的能力,我们的用户消费者获得提升能力的机会,还要让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监管也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监管科技的提出也是这个背景。

  在这一个大的生态中间,我觉得中国的普惠金融将来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因为技术的发展一个摩尔定律,早期我们这个成本是在技术,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消化,进一步搭载我们的金融服务几乎可以接近于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那么普惠金融也许能够加速实现,我们希望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在赋能的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普惠金融能够让更多的人群和更多的场景实现我们金融服务全面的渗透和覆盖,同时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风控来让我们的各种人群更好的实现他们美好生活的追求,好,我们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大咖的分享!

 
友情链接
天博·(中国)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天博集团公司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博集团公司
Copyright © 2012-2023 天博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003542号HTML地图 XML地图